首页 新闻 教育 校园 文学 商业 科技 旅游 健康 女性 电商 生活 育儿 资讯

面向未来人才重构估值体系,该如何破解AI时代激励困局?

2025-11-25 14:08   来源: 互联网

当机械的重复性劳动正在被AI取代,当知识型员工走上关键岗位,“计时付薪”、“按岗定酬” 的传统思维将无法衡量人力资源的真正价值;随着“Z时代”员工接管职场、多变的时代颠覆传统职场晋升路径,“工资—劳动”的交换逻辑也难以满足团队成员对自身价值的衡量标准。

对于管理者而言,构建适配未来的薪酬制度,不仅是有效发挥领导力、激励新一代员工的关键抓手,也是关乎企业能否拥抱数字化浪潮、在AI时代保持竞争力的核心议题。我们该如何为人的价值重新“定价”、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迭代人力资源估值逻辑?这一问题成为了此次课堂讨论的焦点。

01 洞察:  价值创造方式发生变革 激励体系亟需重构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MBM项目《领导力与决策》课堂上,王晓田教授点出了数字化时代与AI技术发展对传统薪酬制度的冲击:企业中得以连接和共享的数据越来越多,薪酬决策与主观价值之间的认知距离被大幅缩短,进而改变了劳动者对自身应得报酬的看待方式。通俗来说,即便是基层员工,也能迅速看到自己的创意给企业带来了什么价值、自己和其他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和贡献有哪些差异,因此也希望得到即时的奖赏,而非遵循传统模式按部就班领取工资。

1.jpg

2.jpg

员工不再满足于 “拿多少钱干多少活”,而是渴望自己的创造力和稀缺性被看见,进而得到更为全面、个性化的估值。如果还在用 “打卡时长” 衡量贡献、用 “岗位等级” 限定薪资,本质上是在浪费 AI 时代最宝贵的资产 —— 员工的创新潜力。

02 路径:  用AI精准“识人心”让管理找回“温度感”

面对上述挑战,王晓田教授指出了破局方向:用技术精准识别与满足需求,用人文守住管理的温度。

一方面,AI技术可以帮助管理者更精准地理解员工从基础生存到自我实现的多层次需求。它可以解读员工真正渴望获得的回报:是更细致的指导还是更多的放权,是更稳定的薪酬还是更有挑战性的期权激励,是获得荣誉表彰还是赋予行业资源?有了这样的洞察,管理者就能量体裁衣设置个性化激励机制。

另一方面,技术赋能之下,“人心” 反而成了更关键的变量。实践案例表明,管理者以身作则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价值认同,让年轻员工感受到尊重和温度,能够显著提升员工满意度和生产效率,以人文关怀助力技术革新。

03 重构:  从“为时间买单”到“为创造力定价”

基于王晓田教授提供的理论框架和实现路径,同学们围绕如何在AI时代重构人力资源激励体系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形成了这一共识:

AI时代薪酬体系的核心变革在于价值重估:彻底打破 “计时付费” 的惯性,转向 “为创造力、创新成果和稀缺技能付费”。

落实到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可以借助AI算力分析数据,对劳动成果进行更详尽的评估,并将个人表现和团队业绩更科学地建立起映射关系,使对个人的激励精准服务于公司业务目标的达成。在技术赋能的同时,也要注入人文关怀、警惕算法不道德的歧视与偏见,通过建立长期激励与文化认同,构建一个既能激发个体潜能,又有使命感和人际关系温度的良性职场生态。

3.jpg

总结

AI 时代的所谓“激励困局”,不是技术与人的对立,而是旧价值逻辑与新需求的碰撞。企业要做的,不是用薪资“收买”员工,而是通过对人才价值的全面衡量激活创新。新的时代格局中,企业不应单纯将薪酬视为固定支出,而是将其作为一种驱动创新、共享价值的投资工具加以运用。

未来的成功,将属于那些能够将AI技术与人文关怀完美融合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以AI赋能人的价值重估,方能在AI时代赢得人才、赢得未来。



责任编辑:Monica1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人民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